Event


B.00 Martian Calligraphy

 
                    
   Martian       Copyright     Vector vs. Bitmap  Taiwan vs. China    Vector Fonts   Cloud Fonts Solution   Vision
  Calligraphy


 



 

                                   ( 不是裱褙,而是以棉紙鋪一鋪襯底 )


 是的,只需要 Photoshop、再加上一點巧思與工藝,就可以創造出 復刻版神龍本蘭亭序

 

《 目錄 》
 《 蘭亭序 》的版本
  手工復刻‧《 神龍本 》‧《 蘭亭序 》
 《 神龍本 》鈐印
  裱褙二三事
  畫心
  經銷
  王羲之 二三事


 
 
 


 
 在玩賞《 蘭亭序 》的各個版本時,您可能需要先瞭解下述的事項:
 ‧《 淳化閣帖 》
 ‧《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
 ‧二玄社
 ‧紹興蘭亭
 ‧蘭亭八柱
 ‧修褉事、流觴曲水
 

 虞摹本 ( 蘭亭八柱第一‧虞世南‧臨摹‧帖 )

 


 褚摹本 ( 蘭亭八柱第二‧褚遂良‧臨摹‧帖 )

 


 馮摹本 ( 蘭亭八柱第三‧馮承素‧神龍本‧鉤摹‧帖 )

 


            蘭亭序‧28 行‧324


者 異 敘 亦 誕 能 若 不 期 能 欣 隨 知 於 趣 或 一 娛 所 觀 是 盛 列 湍 有 也 于 永
亦 所 時 由 齊 喻 合 痛 於 不 俛 事 老 所 舍 因 世 信 以 宇 日 一 坐 映 崇 群 會 和
將 以 人 今 彭 之 一 哉 盡 以 仰 遷 之 遇 萬 寄 或 可 遊 宙 也 觴 其 帶 山 賢 稽 九
有 興 錄 之 殤 於 契 每 古 之 之 感 將 暫 殊 所 取 樂 目 之 天 一 次 左 峻 畢 山 年
感 懷 其 視 為 懷 未 攬 人 興 間 慨 至 得 靜 託 諸 也 騁 大 朗 詠 雖 右 嶺 至 陰 歲
於 其 所 昔 妄 固 嘗 昔 云 懷 已 係 及 於 躁 放 懷 夫 懷 俯 氣 亦 無 引 茂 少 之 在
斯 致 述 悲 作 知 不 人 死 況 為 之 其 己 不 浪 抱 人 足 察 清 足 絲 以 林 長 蘭 癸
文 一 雖 夫 後 一 臨 興 生 修 陳 矣 所 怏 同 形 悟 之 以 品 惠 以 竹 為 修 咸 亭 丑
  也 世 故 之 死 文 感 亦 短 迹 向 之 然 當 骸 言 相 極 類 風 暢 管 流 竹 集 修 暮
  後 殊 列 視 生 嗟 之 大 隨 猶 之 既 自 其 之 一 與 視 之 和 敘 弦 觴 又 此 禊 春
  之 事   今 為 悼 由 矣 化 不 所 倦 足 欣 外 室 俯 聽 盛 暢 幽 之 曲 有 地 事 之
  攬       虛 不   豈 終     情 不   雖 之 仰 之   仰 情   水 清     初
                                內               流     會
                                                激      


         蘭亭序 王羲之

         Preface to AT THE ORCHID PAVILION Wang Shichih ( 英文:林語堂譯 )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This is the ninth year of Yungho ( A.D. 353 ), kueichou in the cycle. We met in late spring at the Orchid Pavilion in Shanyin to celebrate the Water Festival.

         永和九年,歲次癸丑年,晚春的三月初,大家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舉行祓禊的活動。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All the scholar friends are gathered, and there is a goodly mixture of old and young. In the background lie high peaks and deep forests, while a clear, gurgling brook catches the light to the
         right and to the left. We then arrange ourselves, sitting on its bank, drinking in succession from the goblet as it floats down the stream.
         No music is provided, but with drinking and with song, our hearts are gay and at ease.
         It is a clear spring day with a mild, caressing breeze. The vast universe, throbbing with life, lies spread before us, entertaining the eye and pleasing the spirit and all the senses. It is perfect.


         老老少少,名士賢達都出席了。這裡有高山峻嶺,茂盛的林木,修長的竹子,還有環繞左右的清水急流相互映襯。大家依序列坐在水邊,將酒杯放在環曲的水面上任其漂流。
         雖然沒有熱鬧的音樂,但是喝喝酒、作作詩,也足以暢快地敘說幽雅的情懷。
         這一天,天色亮麗,空氣清新,春風柔和,抬頭看天地的浩瀚,低頭看萬物的繁盛,藉此觀賞景物,開暢胸懷,能夠盡情地享受耳目的歡愉,實在快樂啊 !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

         Now when men come together, they let their thoughts travel to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Some enjoy a quiet conversation indoors and others play about outdoors, occupied with
         what they love.
         The forms of amusement differ according to temperaments, but when each has found what he wants he is happy and never feels old. Then as time passes on and one is tired of his pursuits,
         it seems that what fascinated him not so long ago has become a mere memory. What a thought!
         Besides, whether individually we live a long life or not, we all return to nothingness. The ancients regarded death as the great question. Is it not sad to think of it ?


         一生之中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有時抒發自己的胸懷抱負,與摯友在室內傾心談論;有時寄情於自己喜歡的事物不受禮俗約束。
         雖然處世態度千差萬別,有人好靜、有人好動,當他們對於接觸的事物感到欣喜時,即使是一時的自得其樂,也會覺得快意滿足,甚至忘了老年將要到來。等到對所追求的目標感到厭倦,心情隨著事務的
         變化而轉移,感慨就接連而來了。從前所喜愛的事物,轉眼之間已成為過去,面對這些變化,尚且難免因此而引發感觸。
         更何況壽命的長短只能聽憑造化的安排,到頭來也必然歸於死亡。古人說:「死和生總是人生的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



         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I often thought that the people of the past lived and felt exactly as we of today. Whenever I read their writings I felt this way and was seized with its pathos.
         It is cool comfort to say that life and death are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same thing and that a long span of life or a short one does not matter. Alas! The people of the future will look upon us as
         we look upon those who have gone before us.
         Hence I have recorded here those present and what they said. Ages may pass and times may change, but the human sentiments will be the same. I know that future readers who set their
         eyes upon these words will be affected in the same way.


         我常探討古人感慨的原因,幾乎完全相同,面對古人抒發感慨的文章沒有不嘆息悲傷,久久無法寬解自己的心情。
         我這時才領悟到:把死和生看作一樣的說法是虛妄荒誕,把長壽和短命看成沒有分別的說法是胡言亂語。後代的人看現在,就像現代人看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
         所以依序記下當時與會的人,並記錄他們所作的詩,雖然時代會有不同,事情會有變化,但是引發感慨的原由還是一樣的。後世讀這篇文章的人,將會有所感悟吧 !




 火摹本 (【火星人】‧復刻神龍本‧鉤摹‧帖 )



 趙摹本 ( 趙孟頫‧臨摹‧帖 )

 


 定武本 ( 歐陽詢‧臨摹‧碑 )

 


 豐刻本 ( 天一閣‧臨摹‧碑 )

 



 當然還有其它版本的蘭亭序摹本,但都沒有上述的知名,書藝也不精,故不收錄之,如:

 文徵明:


 毛澤東:



 歷代《 蘭亭序 》的摹本、臨本、刻本不可勝數,以下討論一下比較有名的《 蘭亭序 》:

  開皇本
 開皇 ( 581600 年 )為 隋文帝 年號,一刻本為 開皇十三年,另一刻本為 開皇十八年
 此刻本字跡臃腫,因未見於宋人著錄,後人疑是偽造

  神龍本
 因帖前有 神龍 半印得名,神龍 為 唐中宗‧李顯 年號,後人以此帖翻刻較多,故成一大體系
 後經元代 郭天錫 以至清代 翁方綱 鑒定為 唐朝 馮承素 摹本 ( 馮承素 627649 年時任內府供奉挧書人,直弘文館 ),現藏於北京故宮
 此帖於乾隆年間被刻于 蘭亭八柱,第三柱
 此帖為初唐墨蹟,歷來很受推崇,尤其近年來經比較鑒定,多認為它是最接近真跡的,因此,身價尤高,學此本者眾多

  虞摹本
 傳為初唐 虞世南 所臨墨蹟
 元文宗張金界奴 將其上貢,後被皇帝鈐以 天曆之寶 印,故又名 天曆本
 帖後還有 宋高宗 紹興 年號印,於乾隆年間被刻于 蘭亭八柱,第一柱。人常慕其 第一柱 之名而學之

  褚摹本
 傳為初唐 褚遂良 所臨墨蹟,列為 蘭亭八柱,第二柱
 至明代被 陳敬宗 鑒定為 褚臨本;因有的字筆法形態似宋代 米元章,故又稱 米臨本

  定武本
為石刻本。傳為初唐歐陽詢臨本,據載從五代石晉開始流傳(當時不作“定武”之稱),契丹耶律德光從中原得此,攜於真定。耶律死後,此石被棄山中,宋太宗趙光義年間被一位“李學究”所得。李死後,其子為還債取出,被定武太守宋景文收入公庫,因此得名。宋代熙寧年間,定武太守薛師正之子薛紹彭(書法家)將原石損去“湍、流、帶、右、天”五字以區別於翻刻本。宋代大觀年間,原石被收入宣和殿。“定武本”于宋代最流行,翻刻最多。

 6. 玉枕本
  傳為歐陽詢臨蠅頭小行楷,刻於禁中,可能是“定武本”的前身,又名“袖珍本”。又有賈秋壑以“定武本”縮寫成者。

 7. 穎上本
  《思古齋黃庭蘭亭》中見,傳為“褚本”中最佳者,出於安徽穎上井中,又名“穎井本”。原缺數字,後有翻補,甚差。

 8. 黃絹本
  亦稱“洛陽宮本”,帖中“領”上加了“山”,世稱“領字從山本”,傳為“褚本”(明王世貞藏)。也有說“黃絹本”與“領字從山本”不同,但同出於一個祖本或宋人“遊似本”。

 9. 陳鑒本
  明代陳緝熙所收,並在前加一偽本。傳為“褚本”,陳緝熙好勾摹,多以此刻石。曾失十五年後複得,故多刻之,共與好事者。

 10. 定武體系中其它本
  如“國學本”、“何氏東陽本”等都屬“定武”體系。“國學本”于明初由徐達從“天師庵”送至國子監,又稱“天師庵本”,比東陽何士英藏本為優。另有“榮芑本”,五字未損,僅遜“落水本”。

 11.《蘭亭八柱帖》
  雜帖。清代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以《蘭亭序》臨摹本墨蹟三種上石,共分八柱;第一柱為“虞臨本”(張金界奴本),第二柱為《褚臨本》,第三柱為《馮摹本》即《神龍本》。另外三柱為柳公權《蘭亭詩》三種。還有明代董其昌臨柳書《蘭亭詩》和乾隆臨董其昌本《蘭亭詩》共八卷刻於八柱之上,摹勒極為精美,傳本不多。“八柱”現在北京中山公園,已損。

 12.其它
  此外據傳還有“洛陽本”、“賜潘貴妃本”、“薛稷本”、“遊似本”、“上党本”、“米氏本”、“薛紹彭本”等等。歷代相傳的不同本子不下百餘種。


 
 
 



 

 王羲之 的蘭亭序在中華書法史上,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帖,所以筆者先復刻蘭亭序,然後才復刻其它著名的碑帖
 筆者這種創新的方法,前無古人,故名之為 書法 2.0

 王羲之 的蘭亭序真跡已隨著 唐太宗 陪葬去也,現存的摹本以 馮承素 的鉤摹本 ( 神龍本 ) 最能忠於 王羲之 的原味
 故筆者以神龍本為腳本所復刻的這一帖,可名之為 火星 神龍鉤摹本 1.0 @ 書法 2.0 ^+++^

 
  手工復刻神龍本蘭亭序 ( 電腦得很強、書法得超強、耐心得無敵強 )

    Photoshop 手工復刻書法的方法下圖字效的方法,可以參考 Vector vs. Bitmap
    只要學會了復刻的方法,要生出下面的書法字就再簡單不過了 ( 但是要生出神龍本蘭亭序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筆劃的要求會非常嚴苛 )
   


    筆者 遵循 馮承素 鉤摩的古法

    ‧馮承素 以極細的毛筆先鉤邊、再填色,但若有不滿意處則無法修改
    ‧筆者乃是以 Photoshop 先鉤邊、再填色,每一個筆畫都修改到滿意為止、1 pixel 的細微處都沒放過,故歷時半年

    1. 這是蘭亭序中的一個字,契:原寸的大小
    2. 放大顯示到 400%
    3. 筆者就是以 400% 為腳本來復刻
       這是復刻,不是去背:所以很多地方筆者不是修改神龍本的不足處,就是有筆者的主觀觀念加進去
                 故 Copy 者可以休矣,因為不管怎麼 Copy,都看得出有筆者的觀念在裡面 ( 這與簽名相同,是仿冒不來的 !! )
                 輔之,筆者在每個字都有藏一些 記號 在裡面,一旦 Copy,這些記號也會跟著被 Copy 進去 ( 侵犯筆者著作權的證據就跑不掉了 ^+++^ )
                 如下紅框處,筆者就刻意強化起手式的筆劃
                 
    4. 來看看這一個筆劃
    5. 在這三條虛線中,取最下面的黑線 ?! 不行,這樣子筆劃會細了一些,很醜 !!
    6. 在這三條虛線中,取中間的黑線 ?! 不行,這樣子筆劃會沒有細部的變化
    7. 在這三條虛線中,取最上面的黑線 ?! 不行,這樣子筆劃會粗了一些,很醜 !!

   
    所以電腦不夠強,就無法筆隨意走出漂亮的筆劃
    所以書法不夠強,就無法在步驟5~7中做增減
    所以耐心不夠強,就無法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都維持相同的取捨與筆韻


    如果要 100% 擬真,那麼把神龍本直接付梓印刷即可
    筆者之所以花半年的時間:

    ‧以原寸的兩倍大來復刻,兩倍大的字,更能顯現出蘭亭序筆劃的精妙處
     ( 長寬兩倍大,也就是面積四倍大,光是完稿的檔案大小就接近 500 MB )

    ‧把筆劃修到最完美的境界,即令 王羲之 剛寫好蘭亭序之際,也沒那麼清晰
     兩倍大而清晰,如此才利於玩賞

    ‧修改神龍本的不盡理想處
     這是基於筆者以前無體不臨,就更遑論神龍本筆者以前臨過不下千次:對於蘭亭序,筆者早已瞭然於胸

    ‧因為字跡清晰異常:
     。所以若要臨摹神龍本,那麼筆者印刷好的 白底黑字 ( 無鈐印 ) 可謂極品
     。而 白底黑字 加上 暗紅色的鈐印,則最適合一般掛畫用途
     。至若 白底黑字暗紅色的鈐印仿泛黃的染色,兼具筆劃清晰與古味昂然,特別適合玩賞收藏與迎賓送禮


  進口仿宣紙印刷 ( 唯一 非 - 操之在我 的部份 )

    宣紙 有彈性,所以無法 平版 印刷
    宣紙 可以 網版 印刷,但是效果不好

    繪圖機的 書畫專用噴墨紙 成本太高,會反映到終端價格,輔之噴墨專用紙很難染色

    進口仿宣紙 比較厚、品質也比較好:在染色的過程中,才不會因為浸潤而讓宣紙層剝離
    進口仿宣紙 可以 平版 印刷,但是印刷無法有效地印出漸層:這可能是因為紙質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印刷廠對這種特殊紙的經驗值不夠
                                 如下圖這兩個字,電子稿都是清楚的漸層,但印刷後漸層處就變成一團黑

                                

                                 解決之道就是日後採買 Roland 的大型油墨繪圖機 or HP 的大型油墨繪圖機 1, 2 or GCC or Mimaki 的大型油墨繪圖機 的平板繪圖機
                                 ‧可以慢慢調整到理想的漸層
                                 ‧印刷只能印到菊全、最大也只能印到 140 cm
                                  但是大型油墨繪圖機可以印到 200 cm 以上:
                                  。4 倍大或是 8 倍大的神龍本蘭亭序不是問題
                                  。2 倍大、長 7 公尺的宋徽宗穠芳詩帖也沒問題
                                 ‧可以使用進口的仿宣紙,而這種紙張最適合筆者獨家的染色配方
                                 等到上述的相關設備都備妥時,就是 火星 神龍鉤摹本 2.0 @ 書法 2.0 的問世日


  手工復刻印鈐 ( 電腦得很強、篆刻得超強 )

    手工復刻印鈐也是 火摹本‧神龍本‧蘭亭序 的重頭戲之一:
    ‧先以電腦復刻印鈐的電子稿,然後印在轉印紙上,再轉印到印章,就可以開始篆刻了
    ‧原寸的印鈐一組 ( 計 24 顆印章、共蓋了 29 次 )、二倍大的印鈐一組 ( 計 24 顆印章、共蓋了 29 次 )
    ‧筆者送朋友兩倍大的蘭亭序,就常常巧妙又不招遙地幫朋友偷刻一顆陰刻的玩賞章:
     ( 以下所有的蘭亭序,筆者都以電子稿來加工,以求閱覽時的清晰易讀 )



  手工染色 ( 植物染料 )

    手工染色 ( 染成古樸泛黃的顏色 ) 是最簡單、但也是最難的部份:
    手工復刻書法的部份,雖然費時半年,但只要搞定後,一次就可以印個幾百張、幾千張備用
    但是手工染色則不然:
    ‧筆者堅持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除了不褪色之外,而且越擺越色澤自然
                   天然染料還可以防止紙張的酸化,進而增加紙張的保存期限
    ‧需要有物理與化學的知識背景,手工染色的大方向才會正確
    ‧每一張都得染色
    ‧每一張都得染個 10 餘次,顏色才會有層次感
    ‧每一次染色都得等好幾個小時才會自然陰乾、陰乾後再染第二次、…、陰乾後再染第十次、…
    ‧每一次染色的結果都不會一樣 ( 差距不可謂之不小 )
    ‧植物染料一定是複方,每一種配方多一點或是少一點都各有巧妙處、實在是很難取捨:
     。有的人喜歡深一點的顏色 ( 很舊 ),有的人則喜歡淺一點的顏色 ( 稍舊即可 )
     。有的人喜歡雜紋多一點( 很舊的斑駁 )、有的人則喜歡雜紋少一點 ( 稍微斑駁即可 )
    ‧……


  手工染色 ( 礦物染料 )

    手工染色除了使用植物染料之外,還有礦物染料 ( 也不易退色 )
    紙張泛黃的古樸質感,筆者主要是使用植物染料,但偶爾也會搭配礦物染料,以增添泛黃色澤的自由度

    礦物染料,主要是 赭石 ( Fe2O3, 氧化鐵 ) 相關的礦物,而赭石既是國畫顏料,也是中藥


  手工用印 ( 上海西冷社‧青花美麗硃砂印泥 )

    印刷或是噴墨列印無法表現出理想的鈐印效果
    雖然手工用印可能會發生:
    ‧蓋的位置會有點小誤差 ( 手工用印無法完全精準 )
    ‧印泥會蓋過筆劃
    但是以 上海西冷社‧青花美麗硃砂印泥 來用印,確實可以增加層次感 ( 不像印刷或是噴墨列印無層次感的死板貌 )
    所以筆者就一個印鈐一個印鈐地用印:只有大量的手工,才可以賦予作品生命 !
 

 
 
 


 為了方便辨視,筆者把毛筆字刷淡,以利鈐印明顯之:

 



  晉穆帝‧永和九年 ( 353 年,1700 年前 )‧王羲之蘭亭序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 ( 639 年 ),馮承素 臨摹蘭亭序

  據傳 唐太宗‧李世民王羲之 的蘭亭序真跡作為殉葬品 ( 649 年 )



【唐朝】


 
 神龍 半印

 唐中宗‧李顯 ( 656710 年 )‧年號:嗣聖、神龍、景龍
 

 唐太宗 這麼喜歡蘭亭序都沒在馮摹本蓋上鈐印
 武則天 的〝匪類 〞兒子 唐中宗,在 唐太宗 死後沒多久,就在馮摹本蘭亭序上蓋上了第一個鈐印 -- 神龍半印 ( 神龍是 唐中宗 的年號 )
 就是因為右上角的這個神龍半印,所以 馮摹本‧蘭亭序 又稱為 神龍本‧蘭亭序



【宋朝】


 
    紹興

 宋高宗‧趙構 ( 11071187 年 ),南宋的開國皇帝‧年號:建炎、紹興

 

 宋高宗‧趙構宋徽宗‧趙佶 的第九子,趙構秦檜 以莫須有的罪名殺 岳飛 於臨安
 宋高宗 同其父 宋徽宗 一樣,是傑出的書法家,元朝書法大家 趙孟頫 早年即以 宋高宗 的書法為榜樣

 從 紹興 這一個騎縫章,就可以看得出來神龍本是由兩張手稿所黏合而成的 ( 理論上來說,王羲之 的蘭亭序也應該是兩張手稿所黏合而成的 )
 精於書法的 宋高宗,在騎縫處與文末落款處分別蓋上印鈐,可見神龍本的重要性

 篆刻的趣味從 紹興 這一個鈐印就看得出來:紹的 字邊,根本就是一隻小鳥


 
   副騑書府

 楊鎮,是 宋理宗‧趙昀 ( 12051264 年 ) 的駙馬

 

 一個小小的駙馬爺,竟然敢在兩朝皇帝的印鈐後蓋章,果真白目 !! 故 楊鎮 日後也落得不得好死 …


    
  吳興      趙氏子昂

 趙孟頫

 



【元朝】

 ( 無 )



【明朝】


 
 王濟鑑賞過物

 王濟

 


                         
  神品     項子京家珍藏   項元汴印     項墨林鑑賞章     癖茶居士   赤松仙史     墨林秘玩   墨林外史  子京所藏

 項元汴

 




【清朝】


                         
   乾隆御覽之寶      三希堂精鑑璽     宜子孫                  石渠定鑑       寶笈重編     重華宮鑑藏寶       乾隆鑑賞        石渠寶笈

 乾隆

 


 
 
 



 

 




 



 畫心 ( 只有一張紙,就是畫心 )
    


 裱片 ( 裱好裱布,但是還沒裱軸或裱框,就是裱片:好處是易於攜帶,再自行裱軸或裱框之 )
    


 裱軸 ( 裱軸最能表現中國書畫的方式,唯一的缺點就是橫軸不易掛壁 )
    


 裱框 ( 裱框最適合送禮與裝璜,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易攜帶與運送 )
    


 裱壓克力 ( 裱壓克力是比較現代的方式:是否討喜,見仁見智 )
    


 
 
 

 考慮到 攜帶方便每個人對裱褙的喜好不同,目前暫時只銷售 畫心


 原寸 ( 69 cm × 24.5 cm )‧白底                原寸 ( 69 cm × 24.5 cm )‧染色                原寸 ( 69 cm × 24.5 cm )‧染色‧黏合
                      


 兩倍大 ( 138 cm × 45 cm )‧白底‧黏合                           兩倍大 ( 138 cm × 45 cm )‧染色‧黏合
         



 筆者知道有人會嫌貴,請看看畫心大小只有 39 cm × 32 cm台版‧快雪時晴帖 ( 複製品:照相、校色、噴墨列印 ) 賣多少銀兩 ?!

 

 49,950!!


 日本二玄社日版‧快雪時晴帖 也只賣 15,000 台幣,台版的快雪時晴帖實在是太貴了 !!

 



 筆者 手工復刻兩倍大的神龍本蘭亭序手工復刻印鈐手工染色手工用印歷時半年比真跡還清晰、比真跡還有古味某種角度來說,勝真跡一級 !!
 筆者訂的這種售價,實在是非常合理

 光看畫心的大小,筆者兩倍大的神龍本蘭亭序,就氣派多了:



 
 
 




  非上述的經銷人,您買到的可能就是 大陸粗糙的去背品
  而 Copy 筆者的作品,除了侵犯 著作權 之外 ( 一經查獲,筆者一定提告 ),品質 ( 去背後再加工 ) 也絕對無法達到本人的標準


 當然啦,筆者很快就會生出 中華十大名帖 ( 十大名帖語出 華夏經緯 ) 的 復刻本

 1.《 三希寶帖 》 ( 故宮鎮館之寶 )

   西元 1746 年,乾隆帝得到《 伯遠帖 》後,將其與《 快雪時晴帖 》、《 中秋帖 》並藏于養心殿,合稱為「三希寶帖」,並御書「三希堂」匾額
   《 三希寶帖 》是現存最早的晉人法書真跡,被歷代學書之人奉為圭臬
   《 三希寶帖 》現分藏於兩岸故宮博物院內,且分別為兩院的 十大國寶之首
   《 快雪時晴帖 》現藏於 台北故宮,《 中秋帖 》與《 伯遠帖 》則藏於北京故宮
 
   此外,《 喪亂得示二謝帖 》、《 孔侍中帖 》、《 大唐三藏聖教序 》、《 大雅‧福興寺半截碑 》都考慮復刻
   同時期的《 張猛龍碑 》等魏碑也考慮復刻


 2.《 蘭亭序 》 ( 天下第一行書 )

   《 蘭亭序 》,又名《 蘭亭宴集序 》、《 蘭亭集序 》、《 臨河序 》、《 禊序 》、《 禊貼 》,為三大行書法帖之首,古人稱 王羲之 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蘭亭序唐人五大摹本: (《 蘭亭序 》真跡已隨 唐太宗 陪葬去也,現存的都是摹本 )

   《 虞摹本 》最能體現蘭亭意韻的摹本 ( 因卷中有元天曆內府藏印,亦稱「天曆本」)
   虞世南智永 真傳,直接魏晉風韻,與王羲之書法意韻極為接近,用筆渾厚,點畫沉遂
   現藏於 北京故宮

   《 褚摹本 》最能體現蘭亭魂魄的摹本 ( 因卷後有米芾題詩,故亦稱「米芾詩題本」)
   此本筆力輕健,點畫溫潤,血脈流暢,風身灑落,深得蘭亭神韻
   現藏於 北京故宮

   《 褚黃絹本 》所有摹本中唯一的絹本 ( 這一帖比較特殊的地方是:崇山峻 字有山字頭,故又稱「領字從山黃絹本」 )
   本帖原有 米芾 的《 褚臨黃絹本蘭亭序跋贊 》,後跋贊被割去,跋贊現藏於北京故宮
   現藏於 台北故宮

   《 馮摹本 》最能體現蘭亭原貌的摹本 ( 為唐代內府栩書官 馮承素 摹寫,因其卷引首處鈐有 神龍 二字的左半小印,後世又稱其為「神龍本」)
   因使用 雙鉤摹法,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蘭亭真跡者
   現藏於 北京故宮

   《 定武本 》最能體現蘭亭風骨的摹本 ( 於北宋宣和年間勾勒上石,因于北宋慶歷年間發現于河北定武而得名 )
   定武原石久佚僅有拓本傳世,此本為原石拓本,是定武蘭亭刻本中最珍貴的版本
   現藏於 台北故宮
  
   唐人五大摹本從不同層面表現了 〝天下第一行書 〞的神韻,是後世蘭亭兩大體系的鼻祖:
   一是以虞摹本、褚摹本、馮摹本、褚摹黃絹本為宗的貼學體系
   一是以定武本為宗的碑學體系 ( 帖難求、碑易得,故定武本在古代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
   這兩大體系並行於世,孕育了後世無數大家
 

 3.《 祭侄文稿 》 ( 天下第二行書 )

   筆者向不喜歡 顏真卿 的字,故不復刻之
   筆者以為:顏真卿 除了奠定楷書的經緯之外,別無貢獻 ( 因為造就出後世一堆墨豬式的顏楷 )
 
   現藏於 台北故宮


 4.《 寒食帖 》 ( 天下第三行書 )

   宋神宗 元豐五年 ( 1082 年 ),蘇軾 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團練副使
   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鬱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時,寫下本帖
   元朝 鮮于樞 把《 寒食帖 》稱為繼 王羲之《 蘭亭序 》、顏真卿《 祭侄文稿 》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現藏於 台北故宮
   此外,《 歸去來兮 》、《 前赤壁賦 》都考慮復刻


 5.《 仲尼夢奠帖 》 ( 天下第一楷書 )

   歐陽詢 傳世的書法作品,以楷書碑刻為主,《 仲尼夢奠帖 》是歐書惟一的真跡,十分珍貴
 
   現藏於 遼寧省博物館
   本帖無復刻的必要,但是《 九成宫醴泉銘 》、《 虞恭公温彦博碑 》則考慮復刻


 6.《 自敘帖 ( 局部 )  ( 天下第一草書 )

   本帖被認為是 懷素 晚年代表作的草書,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
   可以想見作者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
 
   現藏於 台北故宮
   此外,《 四十二章經 》也考慮復刻


 7.《 蜀素帖 ( 局部 )  ( 天下第一美帖 )

   米芾蘇軾黃庭堅蔡襄 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米芾 ( 米元章 ) 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的程度
   其臨摹功力之非凡,也怪不得許多學書者認為,現存許多被視為是二王的法書作品,其實是出於 米芾 之手

   米芾 書法宋代以來,為後世所景仰,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
   宋史:米元章 初見 徽宗,命書周官篇於禦屏。書畢,擲筆於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惡劄,照耀皇宋萬古」徽宗 潛立於屏風後聞之,不覺步出縱觀

   米芾 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
   其子 米友仁 說他連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
   米芾 工於書法,作書十分認真,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
   史傳說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 〝兄 〞,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
 
   現藏於 台北故宮
   此外,《 三帖卷 》也考慮復刻


 8.《 草書千字文 ( 局部 )  ( 天下第一皇書 )

   北宋徽宗 趙佶,政治上無能,但在藝術成就,尤其是書畫上造詣極深,堪稱歷代帝王第一
   其瘦金體可稱天下一絕 !
 
   現藏於 遼寧省博物館

   此外,瘦金體名帖《 穠芳詩帖 ( 局部 ) 也考慮復刻:
 
   現藏於 台北故宮


 9.《 前後赤壁賦 ( 局部 )  ( 天下第一書奴 )

   列為二臣的 趙孟頫,深得晉人書法,晚年行筆圓熟,度越唐人
 
   現藏於 台北故宮
   此外,《 陋室銘 》、《 洛神賦 》、《 真草千字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都考慮復刻


 10.《 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 ( 局部 )  ( 天下第一大草 )

   祝允明 是明代書法奇才
   明代由於手工業的發達,制紙工藝日臻完美,加上廳堂式的建築,書法的幅式開始由手卷尺牘小品向中堂巨幛大幅發展
   草書意多於法,特別是大草,縱情奔放,氣勢開張,酣暢淋漓,而其章法佈局打破了縱橫有列的格局,於參差錯落,開合鎖結,過接映帶,揖讓環抱

   縱觀歷史上能達到這種境地的草書大家除 二王 黃庭堅 外,明代 祝允明 又將草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現藏於 台北故宮


 餘如 孫過庭 《 書譜 》、 黃庭堅 《 龐居士寒山子詩 》、…、等等,也都考慮復刻


 
 
 


 


 王羲之 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
 他的伯父 王翼王導、堂兄弟 王恬王洽 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
 王羲之 ( 321379or 303361 年 ),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 ( 今山東 ),後遷居山陰 ( 今浙江紹興 )
 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 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 衛鑠 ( 衛夫人 ) 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 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
 王羲之 每每苦練書法,練字時,總是凝眉苦思,廢寢忘食;每到一個地方,更是跋山涉水,到處尋找歷代碑刻與書法資料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

 王羲之 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 蘭亭序》,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王羲之 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 蘭亭序 》之外,著名的尚有:
《 快雪時晴帖 》、《 二謝帖 》、《 奉橘帖 》、《 樂毅論 》、《 黃庭經 》、《 官奴帖 》、《 十七帖 》、《 姨母帖 》等等
 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蛇


 入木三分

 王羲之 直到 53 歲時,依然非常認真地臨摹古人碑帖,日日夜夜刻苦勤練
 經多年不停歇地勤苦練字,因而腕勁沉穩,筆力遒健,寫出的字,已達化境

 有一次,王羲之 去探望一個朋友,那位友人正巧不在家,於是他走進朋友書房,在茶几上寫上幾個字,就走了
 後來這家人想把他寫的字擦掉,可是卻總是擦不淨,用水洗也洗不清
 所以就把 王羲之 在木板上寫的字,拿去給木工雕刻,才發現這木板刻到三分深的地方,還滲透有墨汁 !
 因此後人稱 王羲之 的字「入木三分」


 東床快婿

 王羲之 20 歲時,有一天,太尉 郗鑒 派門生 阮裕 到宰相 王導 家去為女兒 郗浚 挑選女婿
 這些刻意打扮的王公貴族,無不卯足了勁,唯盼雀屏中選,唯獨 王羲之 毫不在意

 之前,在半路上再三賞玩東漢著名書法家 蔡邕 的古碑後,沉迷不已,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相親一事早已忘光了

 王羲之 急急忙忙來到相府,因為天氣實在太熱,就隨手脫掉外衣,袒胸露腹,邊喝著茶,邊想著 蔡邕 的書法
 阮裕 見他這般神情,驚呆了,問他話也不答理

 阮裕王羲之 袒胸露腹的事,稟告 郗鑒郗鑒 不禁拍手道:「真有此事 ! 好一個任性率真,胸襟豁達的公子呵 !」
 打聽後知道是 王羲之,後來 郗鑒 就把女兒嫁給他


 錯把墨汁當醋醬

 王羲之 勤練書法,常常在書房內、院子裡、大門邊,乃至廁所外面,都擺著凳子
 安放了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

 每當寫完字,王羲之 就在門前的水池裡,洗毛筆、硯台
 時間一久,那口池水都染成了黑色,因此,當時人們就把那口水池稱為「墨池」

 有一天,王羲之 正聚精會神地勤苦練字,甚至忘記吃飯,他的妻子 郗浚 叫家僮給他端了一盤饅頭和一碗醋蒜醬
 家僮幾次催促他趁熱快吃,王羲之 都只是隨口應和,專注到不把吃飯放在心上,依然一味地凝神苦思字體的結構,家僮只得去稟告夫人
 郗氏走進書房,看見 王羲之 手裡拿著一個饅頭往嘴裡送,一口咬下去,又趕緊吐了出來,而且嘴角盡是黑黑的顏色
 王羲之 看見夫人才笑問道:「這醋蒜味道不對啊 !」
 夫人又急又疼的把他手中的饅頭搶下:「相公 ! 墨汁怎麼可以當醋蒜 !?」


 千里送鵝毛

 在一個晴朗的月夜,王羲之 獨自閒步在山陰道上,忽聽得一聲聲嘎嘎的鵝叫聲,他發現在寺院前面的鵝籠裡,有一隻像白玉似的鵝
 王羲之 欣喜若狂,走了進去,看見有一道士正埋頭認真地在寫字
 老道士驚喜地招呼他,王羲之 知道老道士抄的是黃庭經,一時興起,詢問:我可以代勞嗎 !? 老道士求之不得

 王羲之 專心致志地書寫,等 王羲之 一口氣寫好後,天已矇矇亮
 老道士見狀,眉飛色舞,連聲道謝:「右軍今天的書法,真是人間仙品呀 !」
 王羲之 告別前,老道士把白鵝相送,而且說了一段令王羲之頗為納悶的話
 歸途中,他幾度思索老道士的話中玄機:「山陰道士今飛去,人間留得『黃庭經』」
 果然,當他再回頭時,所有的寺院、鵝籠、道士,都化為烏有,手中的鵝,不久也飛入天邊了

 當 王羲之 再一抬頭,看見飄在天上的老道士,正騎在鵝背上,向他招手說道:「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右軍再見啦 !」

 之後,王羲之 再看看自己手中,卻只是拿著一根鵝毛罷了


 戒子書

 王獻之王羲之 的兒子,年少時在書法世家中耳濡目染,對研習書法興致高昂,常常得到父親 王羲之 和長輩的稱讚
 被誇多了,不禁驕傲自大,以為自己的功力已深不可測,甚至可以取代父親的地位,因此不免疏懶,對臨池練帖的事,就不再下工夫了

 有一天,王羲之 奉詔到京城,臨行前家人以酒替他餞行,當 王羲之 喝得微薰時,一時書興大發,提起筆來在牆壁上題了一首「戒驕詩」給 王獻之
 面對牆壁的戒子書,心高氣傲的 王獻之 並不服氣,他就照著牆上的字,每天臨摹幾十遍
 他父親回來前,偷偷的把牆上的字抹去,在原來的地方模仿父親的字跡重新寫過
 十分得意的 王獻之 左瞧瞧、右看看,自認無人能分辨字跡的真假

 幾天後,王羲之 回到家裡,看到牆上的〝戒子書〞時,不禁納悶,仔細觀賞良久
 竟搔搔頭,歎了口氣說:「那晚莫非老酒喝多了,寫出的字竟然如此拙劣,唉 !」
 當時正在凝神諦聽的 王獻之,頓時臉紅心跳,惴惴不安
 之後,他終於明白不下苦功夫是成不了書法名家的